今天是: 站内搜索
 
当前位置:安徽诗书画 >> 新闻中心 >> 研究会动态 >> 浏览文章
“新徽派绘画”富有实效的探索者 ——诸家谈林存安的国画创作
来源:本站原创 作者:佚名 日期:2014年10月08日 浏览:

  林存安的社会身份是多重的,但贯穿他生活、工作与创作的是他对古今中外优秀文化艺术的广征博取与潜心修炼。在他看来,品高才能格高。这是他做人处事、从政为艺的人生支点,也是他的中国画在格调与品位上不同于当下视觉化流风的内因。他以“业余画家”的身份,数十年如一日,在渐江、梅清、查士标、黄宾虹、赖少其、懒悟开辟的“新安画派”、“新徽派绘画”道路上辛勤耕耘,艰难前行,做出了令“专业画家”瞩目的成绩,他的作品已成为“新徽派绘画”富有探索实效的生动篇章。

  林存安在书画领域多年潜心钻研,用力之勤,探索之深,素为业内同仁称道——

  刘大为(中国文联副主席、中国美术家协会主席、世界美术家协会主席):

  林存安是一位修养全面的中国画家。说他有修养,是因为他的画里有书卷气,有笔墨,有气韵,有生活……在他的画里,笔的法度和墨的韵味是十分讲究的。

  高占祥(中华文化促进会主席):

  每每想到在党内,在从事宣传文化领导工作的同志之中,你恐怕是极为特殊的,也是极其让人敬佩和羡慕的一位。因为你能那样自觉,那样坚持,将学习、领悟、创作中国画作为你的课业,日复一日攻习中华文化且获得今日的不同非凡。

  冯远(中国文联党组成员、副主席、中国美协副主席):

  这些年存安先生的作品大有长进,不管是巨幅山水画,还是精到的小品,都表达了他对艺术的追求。在进行艺术创作的同时,林存安要求自己立品、立情、立意、立法,他的画作展现了山水灵气,他的笔墨传达出景外之景、味外之致,进而形成了凝重、深朴、古雅、淡定的笔墨韵致,以及以艺载道、以人为本的思想灵光。

  邵大箴(中央美院教授、美术理论家):

  林存安对新安画派和黄宾虹的研究都是非常深入的,看到他的画非常感动,他的大画有一部分相当好,他的水墨花鸟画也非常好,小幅画给人的感觉是非常有笔墨趣味、有情调。我觉得林存安不简单,他都是利用业余时间动笔,这种精神值得佩服。他对中国绘画、书法的理解非常深,写的文章也很有学术水平,说明他的艺术修养和艺术悟性非常高。林存安总是很谦虚地说,自己是业余画家。实际上他画的画不业余,当然,画“文人画”中有很多是业余画家,但林存安画得相当专业,在这样的基础上往前推进和开拓,一定会有广阔的前途。

  程大利(中国美术家协会理事、人民美术出版社原总编辑):

  从历史上看,对“文人画”画家来说,他的本职工作和意识向往有时不免出现冲突,而高手往往能够将其统一,董其昌就做到了,存安也做到了。林存安的画最可贵的地方是贴近了中国山水画最本质的东西,就是大自然中最宁静的那一部分,那种远离喧嚣、远离功利和远离效率,当然离钱也远一点的东西。我在存安的画上看到了这样的东西,这是中国山水画传统中非常宝贵的内容,是心灵深处的追求。

  王镛(中国美术学院、中央美术学院教授,中国艺术研究院研究员):

  我觉得林存安先生的山水花鸟画是追求精神家园宁静的范例,这是我对他画作的总体评价。静确实是中国画的精髓,中国古典绘画流传过来的,表现人物绘画也是以静为主,这可能是中国传统文化精神的表现。黄宾虹也是讲“内美静中参”,前几年画坛流行“黄宾虹热”,比较重视表面的笔墨技法,相对来说忽视“静气”为主的内美。而林存安先生也追求笔墨,但更重视内美,重视诗书画的全面修养。我觉得他学黄宾虹富有理性,注意取舍,现当代很多山水画家学黄宾虹,太黑、太密,看多了就觉得单调。林存安先生的山水画却没有这个毛病,感到比较透气,虚实处理比较到位。再一方面,林存安的诗书画修养比较全面,且配合得当,从而很好地提升了他绘画的境界。

  赵力忠(中国国家画院研究员):

  林先生长期生长在安徽,如果说学习“新安画派”,他是学到根上去了。他学到了“新安画派”最重要一点,就是静,中国画整体的精髓也是静。我感到林存安的静不仅表现在画面上,尤其表现在心境上,特别是心态上。前几年,许多山水画家都学黄宾虹,特别关注他的形式、笔墨等等,有位学者很有眼光地提出,学习黄宾虹,首先应学习他的心态,黄先生是把画作为艺术,作为理想寄托,而不是画面本身。林存安学习黄宾虹的可贵之处,就在于他舍掉了细枝末节,抓到了“静”这一黄氏精髓、“新安画派”精髓,也是中国画的精髓。因为中国画的精神,总是通过它在各时期的代表画家的作品去不断展示的。

  杨晓阳(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中国国家画院院长):

  多年来,林存安先生在繁忙的领导岗位、繁忙的工作之余,坚持潜心研究中国画,从来没有放弃过、间断过。从历史上看,中国的大画家往往是政治家,这个现象非常突出。西方的大画家则往往是科学家,像达·芬奇、米开朗基罗等,是科学支撑着西方美术的发展。而从古到今,中国人讲“功夫在画外”,中国的艺术家往往是有政治抱负的,讲修身齐家,最后是为了治国平天下。在林存安先生身上,就充分体现了中国文化人的政治责任感,在他政治生涯的全过程中间,伴随着他全面修养的同步跟进,他对于文学、对于哲学、对于历史,对于文化、对于美术的修养,伴随着他的政治生涯不断地提高。今天,展厅内绘画呈现出的气息,充满了中国哲学的辩证法,充满了中和之气,这是一种非常中庸、平和、和谐的艺术,这种艺术很值得我们当下的艺术家和艺术界重视。

  田黎明(中国艺术研究院副院长):

  存安先生是一位学者型的中国画家。他的画没有躁动之气,他的作品呈现雄厚的方正之美,他的展览反映了他这些年来对于传统文化的修为和中国画的修为。存安先生画展的题目命名为“澄怀味象”,“澄怀味象”是中国画非常重要的品评标准,不仅是绘画标准,也是做人的标准。

  陈传席(中国人民大学教授):

  看了林存安先生的画后很吃惊,感觉确实很好。凡是好画必定有两条标准:第一条是功力;第二点是清气。而在林存安的画里,我觉得既有“清气”,也有“功力”。

  朱虹子(中国艺术报副社长、著名批评家):

  林存安注重情操修养,走的是一条长期积累修为的路。而对于情操和个人修为的坚守,恰是当代文化比较缺少的部分。林存安看得很清楚,亲身体验这样的功课,并作出了这样的成绩,看后让人感到非常了不起。另一较深的感受是,他虽然学了黄宾虹、赖少其,但同时注重写生和感受,整个图形有自己的特色。我相信他的生命感悟会随着年龄增加而逐步增长,不断攀上新的高峰。

  尚辉(艺术史学博士):

  林存安的山水画能够在当代山水画坛别开生面,便在于他始终奉行不断深入传统与不断感受自然并行不悖的山水画创作之路。林存安的山水画无疑也接受了近现代徽派大师名家如黄宾虹、赖少其、懒悟等人的影响,将黄宾虹浑厚华滋的湿笔宿墨和赖少其凝如苦铁的枯笔焦墨相融合,并参以戴本孝的沉郁坚实、梅清的疏雅淡逸和懒悟的虚静苍茫,从而形成了自己凝重浑朴、古雅淡逸的笔墨韵致。而这种笔墨意蕴又灌注了他自己对于自然丘壑的感悟与现代生活的审美体验,因而这种凝重浑朴、古雅淡逸的笔墨,也便表达了清新恬静的现代心理诉求与当代文化对于人类与自然和谐关系的一种新的体认。

  刘龙庭(人民美术出版社《中国书画》副主编):

  林存安的作品有“三气”。第一比较大气,不管是大画,还是小画,都有浑厚苍茫之气;第二是文气;第三是灵气。他没有受过中央美术学院训练,反而使他更靠近古典文学的传统。我特别喜欢他的小画,感觉包括了他的平常积累、修养和创作状态。比如,林先生的书法就达到一定水平;他的黄山写实丘壑也很吸引人,画黄山最大的特点是把大块石头带到画面上,黄山的石头不琐碎,林存安发现并很好地将其表现出来了。他的山水画点很好,表现了山水画的苍茫、浑厚和深远。

  薛永年(中央美术学院教授):

  林存安自称业余,但有专业的高度。从他对“新安画派”的研究,他的创作实践,他的知识结构来看,已经超越了他的实际年龄,表现出更加成熟、丰厚的修养。他的画画得很好,过去可能得益于师造化。但大自然本身就是既千变万化,又多样统一的,这跟丘壑和笔墨都有关系,既可以用具象表现,也可以用抽象表现。我倒是觉得,为了使林先生的艺术进一步发展,达到最后高度的成熟,他还要研究自己的笔墨,考虑在非常熟练的图式之间怎么进一步突破的问题,更加注意强化个性。林先生在打通古今方面,已做了许多富有成效的探索。